HTH华体会报告期内,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但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2023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重点抓好房地产市场、棚户区改造、城市体检与更新、城市综合管理、美丽村镇、智慧数字转型、历史文化保护、绿色低碳发展、安全治理、制度与科技创新等12个领域工作。基建仍是经济托底的重要力量,城市更新、智慧转型、绿色低碳成为行业发展新动能。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投资同比下降7.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
,基础设施业务比重上升,电力燃气、交通运输、水利环境等细分领域呈现较大增幅,生态治理和流域治理继续为建筑业贡献较大的增量。区域性综合开发、交通导向开发(TOD)、生态导向开发(EOD)等成为主要开发模式,将推动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机构加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竣工运维全周期、多专业的产业整合与协同,实践并完善区域总控管理、全过程工程咨询、环保管家、安全管家等创新服务模式。“基建托底”将为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机构提供业务结构性转型发展机会。
2023年初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相关政策,在设区的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加快改造更新城镇老旧小区、城市燃气管道、雨水管网等,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发挥城市更新规划统筹作用、强化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创新城市(300778)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特别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将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城市体检、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着力点。同时,随着智能建造试点工作逐步推开,将促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新路HTH华体会,催生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新产业(300832)、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行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为促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2年9月、2023年3月先后颁布并施行第57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标准》,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管理,提高检测机构专业技术能力,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同时,行业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大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执行力度,加大在企业资质、人员资格、限制从业等方面的处罚力度,强化责任追究。建设行业管理转型催生了第三方安全检查、工程质量缺陷保险、在役设施健康监测等业务的发展,为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工程建设及运营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4月,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一个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基础通用标准、碳减排标准、碳清除标准和市场化机制标准四个领域,将为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协调、全面的标准支撑,“双碳”工作进入实施进程。在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细分领域,相关业务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温室气体监控、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流域水环境污染溯源与生态治理、低碳工业园区示范、绿色生态城区及超低能耗建筑、城市碳平台监测与数据发布、企业ESG治理理念提升等都为全行业低碳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公司是一家具有65年发展历史的科技咨询服务企业,始终践行“以最新的建筑科学成果为上海和全国城乡建设服务”的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专业技术服务为主业,形成了工程咨询服务、检测与技术服务、环境低碳技术服务、特种工程与产品销售等多个主营业务板块,致力于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安全运行风险、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实现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为客户提供专业系统的价值服务。
工程咨询业务主要包括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招标和造价咨询等服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报告期内,公司聚焦长三角HTH华体会、京津冀、粤港澳、成渝等战略区域,在机场交通、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工业工程等专业化发展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区域总控管理、工程风险咨询、项目投融资咨询等转型业务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开发数字监理平台和APP,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工地智能监控和数据预警技术,提升工地安全管控效能。
检测与技术服务包括建设工程检测监测、材料部品检测认证、健康安全检测评价、城市更新技术咨询、绿建生态技术咨询等细分产品,是公司研发及产业创新的核心业务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巩固在建设工程、市政交通领域的检测能力,拓展电梯检测、消防服务、绿色认证等领域的能力;既有建筑数字测绘和更新技术、市政设施安全监测和预防性维护技术、房屋多专业协同管家等技术获得广泛应用;自主研发形成“思立博”系列数字检测系统,有效提升建筑材料及装配式建筑检测效率;聚焦城市更新、城市体检、低碳新城、TOD开发等热点HTH华体会,提供规划设计、技术咨询等系统服务。
环境低碳技术服务主要面向生态环境、建筑节能、工业减碳、企业治理等领域,为政府及企业客户提供从前期咨询、中期监测到后期治理的技术服务,助力实现环境品质提升及节能减排。具体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保监测、环境调查、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境管理平台建设;节能检测评估、节能咨询、能效监测、碳核查、节能改造及合同能源管理等。报告期内,公司多个子公司入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机构,支撑多个省市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在城市低碳管理平台建设、园区低碳生态规划、企业环保管家等领域积极拓新。
公司从事施工机械安全技术研究多年,生产制造的升降机械安全保护产品已成为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行业内的知名品牌,并拓展应用于造船机械、电力维修、楼宇设备、工业电梯、游乐设施等领域。近年来,公司投入ERP、MES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智能化制造。此外,公司基于技术研发和工程咨询实践,开展结构加固改造特种施工、预应力特种施工、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防护特种施工、钢结构防火防腐涂装等特种施工服务及材料销售。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公司坚持战略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完成整体上市,积极拓展市场,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管理质量,经营情况保持良好态势。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15.1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384.04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08%、71.29%、287.55%。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要求及时完成2022年度审阅报告、招股说明书更新申报等上市前准备工作,发行股份涉及的新增股份已于3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开启新的发展征程。上半年,公司按照相关监管要求,按期召开董事会、监事会和年度股东大会,持续完善法人治理和促进规范运作。
报告期内,公司市场拓展持续深入推进。一是持续强化品牌建设,夯实行业影响力知名度,顺利通过“上海品牌”新一轮评价认证,工程监理、检验检测、绿建咨询、环保咨询等业务在行业和重点地区处于领先,组织参与国家绿建大会、长三角应急博览会、上海碳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彰显“为城市、为未来”的品牌价值。二是深化大客户拓展与维护,与各类市区属国企、行业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百联集团、申能集团、申通地铁(600834)集团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重大建设工程和城市运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三是在市场领域和地域不断形成突破,提升长三角、京津冀、华中、华南等市场区域的属地化服务机构能级,设立华北区域管理中心,在自然资源和灾害防控、智能化检测装备研发应用、定制化环保咨询等领域孵化新服务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科技创新持续加强,一是锚定科创目标,强化创新驱动,上半年围绕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转型、城市智慧运维与公共安全等方向申报国家、上海市和集团科研项目,新开科研项目49项,完成科研项目验收48项。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科改行动”)扩围深化名单,成为上海市入选的8家企业之一。二是聚焦创新策源,勇担行业智库,上半年新立项标准40项,共有11项标准获批发布,其中国家标准1项。对公司牵头编制的上海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建设造价”“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科技发展”以及“建筑业产业化”等五项“十四五”规划开展中期评估。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牵头组建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行业“城乡建设碳中和学科研究中心”“上海建筑机械安全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三是持续深化数字转型,实现科技赋能。上半年完成19项数字化转型项目立项,推进一批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正式启动上海市建筑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为上海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提供大数据智慧分析和数据支撑;还发布了上海建科“房屋安全管家”“安全管家云平台”“数字环境管理平台”等数字化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加强人才建设,制定并推进实施“1、3人才培养工程”(10名领军人才后备、30名青年科技精英)。开展人才盘点与分析工作,形成《集团优秀人才引进专项资助制度运行情况总结报告》;盘点科技人才队伍现状,拟定《集团科技人才队伍现状报告》。组织申报国务院特贴、东方英才领军项目及青年项目、上海首届勘察设计大师等各类人才项目共计35人次,其中2名专家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拟推荐人选名单,4名青年技术骨干入选启明星项目以及扬帆专项。
报告期内,公司内控管理持续提升。一是强化质量管控,提升安全质量,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和质量提升工作计划,常态化开展业务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提升业务运行质量。二是深化预算和战略管理,提升管控效能,深化预决算管理,在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推行资金计划管理,提升资金效益;开展公司“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确保后半程精准发力。三是优化运营管控,提升数据分析质量,开展数据治理专项工作和BI数据分析工作,优化业财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数据管控质效。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工程咨询服务、检测与技术服务、环境低碳技术服务、特种工程与产品销售等,该类业务发展受宏观调控政策、经济运行周期的综合影响,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回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放缓或其他宏观调控,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从而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针对宏观经济和行业波动风险,公司将加强对行业政策和市场的研究分析,把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政策导向,通过加大对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长江中游城市群等重点战略区域的市场开拓力度,降低宏观环境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公司所处行业是典型的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技术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是决定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在工程咨询服务、检测与技术服务、环境低碳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专业资格及项目经验的人才。如果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失,将会给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公司若不能有效提升服务价格和管理效率,将会导致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人才流失及人力成本上升的风险,公司在实行管理层、核心骨干持股计划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长效约束激励机制的范围,并通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员工成长成才搭建发展平台。同时,进一步完善与经济效益和市场工资水平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公司的工程咨询服务、检测与技术服务等核心业务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特别是随着强制性检验及认证业务领域逐步开放,整个行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近年来,工程咨询服务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竞争较激烈且呈高度分散状态。如果公司在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能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将可能逐渐失去竞争优势及市场份额,从而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不断通过科技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发新的检验检测产品和服务,努力扩大业务规模;同时,进一步加强在全国重点战略区域的布局和深耕,扩张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强市场影响力以降低经营风险。
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增加,应收账款余额亦呈增长趋势。公司主营业务的部分项目服务具有周期长、复杂程度高、款项结算流程较长的特点,主要客户为政府及国有企业,相关付款审批手续严格、流程较长。未来随着公司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预计应收账款将同步继续上升,存在坏账损失增加的风险。
针对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督促业务人员加大催讨力度,并将收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控制应收账款风险。
并购是公司实现业务领域拓展和市场地域拓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司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近年来,公司先后收购天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51%股权、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仲联诚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60%的股权。上述被收购公司纳入公司管理及合并范围后,将面临包括组织架构、业务资源、团队建设、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优化整合,能否有效发挥并提升上述被收购公司的原有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收购整合的协同效应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经营业绩和整合效果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已形成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环境咨询、检验检测、评估认证、项目管理、工程监理、招投标代理和造价咨询等核心业务能力,专业门类齐全。服务领域涵盖:房屋建筑、市政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石油化工等行业,围绕工程项目和城市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的各类专业化与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特别是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公司参与了大批国内知名的机场、超高层建筑、综合交通枢纽、文化演艺建筑、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疗卫生建筑、主题乐园、绿色生态城区等标志性项目。近年来,年均参与约70%的上海市重大项目建设,在承接“高、大、深、难、精”等大型复杂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突出的能力优势。
公司前身是转制科研院所,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把握能力,以及敏捷的研发组织能力和雄厚的科技人才积累。公司成立60多年来,共研发了1800余项科技成果,编制500余部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大量科研成果不仅为社会提供服务,还在粉煤灰综合利用、高性能化学建材、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等领域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近年来,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和数字化转型等重点方向,公司承担了一批国家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持续参与了国家、行业和上海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编制,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形成技术领先优势,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赋能产业升级。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住建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工程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上海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创新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行业“城乡建设碳中和学科研究中心”等十多个国家、省部级研发平台,体现了公司在这些领域领先的技术能力和优势。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模式,通过实施人才资助政策,吸引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加盟,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家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等平台和载体,带教培养一批高技术和高技能专业人才团队,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市场营销培训班等,提升业务和管理骨干的综合技术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敬业精神的人才队伍。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册员工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1200余人,教授级高工13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7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名、上海工匠3名;在册员工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300余人,拥有各类注册执业资格人员1000余人。
公司是国内整体上市的国有控股科技咨询服务企业。每年为700多个大中型工程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和监理服务,累计已承接工程项目超过10000项,监理业务市场份额全国第一,专业优质的技术能力和规范良好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市场高度的认可,在工程建设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公司拥有国家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国家绿色建筑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测评机构、工业(建筑工程材料)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专业检测机构,每年出具40多万份检测报告和7000余份技术咨询报告,承担了大量重大工程项目和产品流通领域的检测检验认证服务,树立了科学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形象,公司检测检验和技术服务具有较强的市场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
公司是全国首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中国绿色建筑竞争力十强设计咨询企业,中国环境咨询二十强企业,也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建设工程检验检测机构。公司荣获上海市市长质量奖、“上海品牌”(建设工程咨询服务)认证企业、“上品”卓越贡献品牌等荣誉。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城市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申通地铁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上海建科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